我國迄今為止建造的最大科學工程——上海光源作為多學科開放共享的實驗平臺,向用戶運行開放兩年以來,已經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加速了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巴ㄟ^二期線站的建設,上海光源將基本實現(xiàn)波段覆蓋、研究方法覆蓋和應用領域覆蓋,從而極大地提升上海光源的綜合研究能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大科學平臺?!庇嘘P專家相當興奮。
上海光源國家科學中心(籌)副主任何建華介紹,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光源首批7條光束線站累計提供用戶機時52720小時,吸引了全國186家產學研各類用戶,進站實驗人員達6095人次,已執(zhí)行通過專家評審的課題申請1474個,涵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凝聚態(tài)物理、化學、環(huán)境和地球科學、高分子科學、醫(yī)藥學、地質考古學、信息科學等學科。上海光源用戶科研成果豐碩,已發(fā)表研究論文172篇,包括《自然》、《科學》、《細胞》等國際頂級刊物7篇,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上海光源是一臺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它應用廣泛,裝置開放運行以來,已初步顯示出在提升我國諸多科技領域創(chuàng)新能力上的重要作用,成為我國提升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和培養(yǎng)凝聚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多學科實驗研究平臺。
與目前世界上投資最多、綜合性能指標一流的英國“鉆石光源”相比,在投入運行的前兩年內,上海光源無論在用戶數量還是用戶成果方面都毫不遜色?!把b置設備運行狀態(tài)非常好,機器開機率、故障率等各項指標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趙振堂表示,“作為建設和運行單位,用好光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P>
“上海光源對我國科技發(fā)展的支撐作用,無論是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币劳猩虾9庠?,將形成我國重要的科技創(chuàng)新基地。
以結構生物學領域為例,上海光源一經投入使用,立即改變了我國結構生物學以往主要依賴國外同步輻射裝置開展前沿領域研究的局面,支撐用戶在很短時間內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結構生物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地位,推動我國結構生物學研究快速邁向國際前沿。目前利用上海光源開展蛋白質晶體結構研究的研究組已達105個,占國內從事這方面工作研究組的絕大多數,涉及“973”課題45個、“863”課題26個。而且,上海光源本身也已成為吸引我國結構生物學人才快速集聚的一個重要因素。
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的實驗平臺,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張明杰及其團隊今年2月11日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有關肌動蛋白7a的突變如何導致先天性失聰失明的研究論文。
根據醫(yī)學統(tǒng)計數字,聽力障礙在新生嬰兒中相當普遍──每1000個新生嬰兒中就有幾個病例。在失聰或弱聽的兒童中,有3%至6%是Usher綜合征患者。Usher綜合征是一種基因失調的病癥,它會導致病人在生命不同階段蒙受不同程度的聽力或視力喪失。
張明杰團隊利用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采集的晶體X光衍射數據,成功解析了肌動蛋白7a與Sans(另外一種可導致Usher綜合征的蛋白質,其功能主要是充當橋連蛋白,將肌動蛋白7a的運輸物體與其鏈接在一起)蛋白質復合物2.8埃分辨晶體結構。
“這項發(fā)現(xiàn)可以用于解釋在肌動蛋白15a上發(fā)現(xiàn)的許多致病突變而造成非綜合征型耳聾性遺傳病?!庇嘘P專家評價說。
通過利用X射線吸收譜學線站,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包信和研究組與上海光源BL14W線站科研人員密切合作,在納米催化劑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其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科學》上。
利用X射線成像光束線站,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同步輻射成像技術,直接動態(tài)觀察到直流電場對合金凝固過程中的枝晶生長的作用;在高血壓及卒中后腦血管形態(tài)變化的同步輻射影像學研究中,科研人員成功觀察到小鼠豆紋動脈靜態(tài)成像,該結果目前國際上未見報道;此外,科研人員還獲得了蝗蟲活體呼吸過程動態(tài)高分辨成像。
直接服務于產業(yè)的技術研發(fā),是上海光源開放運行工作的另一亮點。兩年來,有多家企業(yè)利用上海光源進行技術開發(fā),涉及的行業(yè)有制藥、化工、技術鑒定等,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和顯著進展,這方面需求呈上升趨勢。
作為一個多學科開放共享的實驗平臺,用戶使用上海光源需提前申請,等候“機時”。隨著申請用戶越來越多,上海光源機時已供不應求。目前除了我國科研人員申請使用上海光源外,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的部分科研人員也通過合作渠道成為上海光源的用戶。
“當初建設首批線站時,我們預計1年的申請用戶大概是300個。但實際上,我們接待的用戶數超過了預期的5倍。盡管我們已經對用戶進行了一定的篩選,但目前設備還只能滿足一半用戶的部分需求?!鄙虾9庠磭铱茖W中心(籌)首席科學家徐洪杰說。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所研究員丁建平是上海光源的??停言诖送瓿裳芯坎l(fā)表了多篇結構生物學領域的成果論文?!吧虾9庠礊槲覀兛蒲刑峁┝擞辛Φ闹С?。但目前最大的煩惱是機時不夠用,常常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丁建平說。
根據設計,上海光源具有建設60條以上光束線站的能力,一期工程建成了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XAFS光束線站等7條光束線站。為更好地滿足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需求,上海光源已緊鑼密鼓地啟動了后續(xù)建設。其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將依托上海光源,建設用于蛋白質三維結構測定、蛋白質動態(tài)過程研究和功能成像分析等5條光束線站,預計將于2013年12月建成。
據上海光源國家科學中心(籌)副主任介紹,上海光源后期建設將瞄準國家戰(zhàn)略需求、重大科研需求和產業(yè)研發(fā)需求,在首批已建成的7條光束線站和6條在建光束線站的基礎上,新建若干條光束線站以及相關輔助設施,基本實現(xiàn)波段、研究方法和應用領域的全覆蓋,極大提升上海光源作為國家大科學平臺的綜合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