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是用來消費的,這個慣例是商家給消費者慣出來的毛病。而憑借著各種節(jié)日各種對消費者“實惠”的促銷,很多商家自然可以賺得杯滿盆溢。看看淘寶“雙十一”與“雙十二”帶來的全民瘋搶。一到節(jié)日,究竟是誰讓消費者不理性了?
節(jié)日促銷本來天經地義,但是筆者昨天平安夜卻真真正正的體驗了一把“智勇大沖關”式的消費。我不知道在節(jié)日情緒下消費的受眾有多少人是在商家編排的陷阱成功脫險的,但是貌似很多中老年人頻頻中招。從節(jié)日營銷的普遍情況來看,尤其是在年底,陷阱式的營銷就成了商家年底銷售沖刺的最佳時機。
第一關:就地起價。這種營銷策略一般針對的受眾是情侶類,他們更喜歡用各種商家編排好的禮物來表達愛意。比如情人節(jié)起價的玫瑰、平安夜起價的蘋果。而就是昨天一顆蘋果加上美觀度一般的包裝,搖身一變居然也可以賣到15塊錢一個。這一點像極了18塊錢一斤的大閘蟹往23塊錢一斤的筐里爬。貌似這個世界上只有三個蘋果改變了世界,一個是亞當夏娃的一個牛頓的還有一個喬幫主的。
第二關:買一贈一。在超市里某名牌榨菜打出了買一贈一的噱頭,原先一包2.8元,而現在買一贈一。仔細的消費者只要一看生產日期就會明白,贈送的一包如果回家速度慢得話,基本上路上就過期了。這一點某奶業(yè)巨頭的買二贈一也同樣體現了挑戰(zhàn)時空定律的方式。
第三關:買套餐許愿刮獎。買同一系列的產品兩套以上,即可參與“圣誕節(jié)許愿刮獎”活動。獎項基本上設計的超級華麗,這一點對中老年人或者戀愛中喜歡曬幸福的情侶,于是華麗麗的一圣誕樹全是許愿卡,刮獎的最后有誰知道那個大獎進入了那個幸福小子的囊中,反正鈔票是進了商家的口袋。
第四關:“托”式促銷。圣誕節(jié)以前,某啤酒品牌的陳列架上,500毫升和640毫升的酒都是3.5元一瓶,大約持續(xù)了一周左右。很顯然,640毫升的竟然缺貨一天,而500毫升的基本上無人動過。就在平安夜當晚,640毫升的居然價格回升了,沒有任何提示,只是標簽換了,5.2元一瓶,而結果500毫升的“托”依然無人問津,640毫升的又售空了。我不知道這群消費者回家看到賬單的時候,是不是有種被“坑爹”的感覺?
第五關:買xxx就送xxx。每一樣商品一旦走進超市就有了它固有的利潤空間,而這個利潤空間是消費者不能企及。于是就在同一家產品打出買xxx送xxx的的情緒刺激的時候,某些暫時沒用地產品也成了手推車里的一份子。到底誰送誰,聰明的消費者仔細想一下就都明白了。有些商品沒必要非要趕到節(jié)日去買,節(jié)日的情緒會讓你更容易陷入沖動消費。
第六關:堆頭促銷。堆頭促銷的時候,一般都會采用價格記憶提醒,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所謂原價現價促銷價等等,因為你對之前的價格不了解,就不知道優(yōu)惠了多少。商家自然會“善意”的提醒你。
第七關:全場封頂xx元。封頂價如果在你思考的價位內,你就成了他的受眾群。而這個封頂價只不過是清倉大甩賣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一般趕在節(jié)日突然來個封頂價,原先價格幾百的包包或者衣服,突然清倉般的封頂99,這就意味著要么房租到期要么樓主跑路要么這里面魚龍混雜了一些劣質品。反正節(jié)日促銷,玩的就是一個情緒沖動。
千萬別拿消費者當傻x,商家既然要節(jié)日促銷,就拿出一點姿態(tài)來,消費者真正的得到了實惠,就會轉化成口碑,你只不過花在廣告上的費用提前購買了消費者的口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