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盤點2015年食品安全都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我們又經歷了怎么的食品安全事件,這些事件對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影響和改變。
1、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于2015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安法,對食品生產、銷售、餐飲服務和食用農產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管理做出細致規(guī)定。最“嚴”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大亮點:刑事責任優(yōu)先;違法行為最高可處30倍罰款;增加行政拘留和治安管理處罰;資格處罰力度加大五年市場禁入;一年三次違法責令停產至吊銷許可證;網購食品出問題網站賠償損失;懲罰性賠償最低賠1000元;確立首負責任制。
關注度:★★★★★
2、WHO“紅肉致癌”報告引發(fā)熱議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屬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于2015年10月26日就食用加工肉類和紅肉的致癌性發(fā)表了最新評估報告。IARC根據證據的力度(并非風險水平),把加工肉類歸類為“令人類致癌”(第1組); 紅肉則“可能令人類致癌”(第2A組)。世衛(wèi)隨后于10月29日發(fā)表聲明澄清,2002年所提出“人們應節(jié)制進食保藏的肉制品,以減少患癌的風險”的建議仍然有效。
報告一發(fā)布,立刻引起中國官方民間各方人士的爭論,人們還能不能愉快的大口吃肉、啤酒配炸雞和擼串呢。世界癌癥基金會的評估是,每周吃不超過500克的紅肉并不會增加腸癌的危險。平均到每一天,大約是70多克。營養(yǎng)專家范志紅建議,只要數量不過多,烹調時不用碳烤、煙熏、油炸的方法,烹調后不焦糊、不過咸,搭配適當谷物和蔬菜水果,就可以愉快吃肉了。
關注度:★★★★☆
3、“金箔入酒”引爭議
2015年1月14日,國家衛(wèi)計委網站刊登了《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征求擬批準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意見的函》稱,經審核,擬批準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并對金箔加入白酒的用量、理化指標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
該意見函一經發(fā)布,立刻引起人們對金箔在白酒中添加的必要性進行討論。筆者在2015年2月6日《人民日報》20版“新知”版塊撰文《金箔酒,你敢喝嗎?》,對金箔入酒的安全性和必要性進行了探討,認為其“作為純糧固態(tài)發(fā)酵的白酒,添加金箔對其品質沒有任何改善,也沒有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酒中如天女散花般的金箔可以成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變得高大上,滿足消費者視覺感受和脆弱的虛榮心。”
關注度:★★★★☆
4、“毒豆芽”案件首次無罪判決
遼寧葫蘆島市連山區(qū)人民法院對一起“毒豆芽”案做出宣判,判決被告人無罪,這在全國成為首例。這一結果令很多人震驚,因為之前涉嫌違法添加使用“無根水”的芽農基本都是撤案或取保。法院判決如下:“沒有證據證明二被告人在豆芽上噴灑‘速長王’(也稱‘無根水')后所檢測出的4-氯苯氧乙酸鈉、6-芐基腺嘌呤、赤霉素三種物質對人體造成何種危害̷̷判決被告人郭某無罪,被告人魯某無罪。”
筆者在2015年1月份在科學網博客寫過篇文章《無根豆芽是非記》,就專門探討了無根劑的是非與過。根據相關研究無根劑中的成分無毒無致突變作用,根本原因是無根劑的歸屬和豆芽屬于加工食品還是蔬菜的劃分問題,是部門之間監(jiān)管的問題。
關注度:★★★☆☆
5、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
2015年6月1日,海關總署在國內14個省份統(tǒng)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行動,打掉專業(yè)走私凍品犯罪團伙21個,共查獲42萬噸僵尸肉,價值30多億元,部分走私凍肉已經進入市場。
僵尸肉,人人見而誅之。據調查,這些肉制品曾被作為“戰(zhàn)略儲備物質”長年保存在拉美某國的冷庫里,已經嚴重過期。偵查人員提供的資料表明,這些肉制品是在上世紀的1974年被冷凍起來的。有沒有想過您正在津津有味啃的鳳爪可能比您的年齡還大呢?
建立建立誠信的檔案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二維碼食品追溯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食用“僵尸肉”的機率。
關注度:★★★☆☆
6、含大量丙烯酰胺的黑糖食品引爆朋友圈
2015年8月臺灣爆出一個新聞,說黑糖中含有大量致癌物——丙烯酰胺。臺灣某雜志測試了19個黑糖相關產品,發(fā)現所有樣品均含有丙烯酰胺,其中7個樣品超過了1000微克/公斤,最高的一個號稱“傳統(tǒng)制作”的黑糖樣品達到令人咋舌的2740微克/公斤,遠超炸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按香港的測定數值,約為680微克/公斤)。
筆者在2015年12月份在科學網博客撰寫的《黑糖,那些不得不說的秘密》一文中不僅說明黑糖中丙烯酰胺產生的原因及危害,還區(qū)分了黑糖、紅糖及赤砂糖的不同,讓消費者買到放心安全的好產品。
關注度:★★☆☆☆
7、市面90%五常大米摻假
記者調查發(fā)現,五常市五常大米年產量至多為105萬噸,但業(yè)內人士估算,全國市場上標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這意味著,市場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此外,所謂五常“調和米”催生了“拼縫”行業(yè)。不少五常市的“能人”從外地收稻,轉手賣給加工企業(yè),利潤十分可觀。
稻花香2號不僅脫粒后香氣襲人,而且就連稻子在田間生長時,都能聞到葉片香和稻谷香。經國家種子部門審定后,確定種子名稱為五優(yōu)稻4號。其發(fā)明人田永泰認為,五常大米享譽全國的口碑,主要歸功于五優(yōu)稻4號,所以只有它才能稱為正宗的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原產地保護產品,明確五常市全部24個鄉(xiāng)鎮(zhèn)所生產的40多個品種大米都叫五常大米,執(zhí)行國家強制性標準GB19266。綜上所述,消費者可對照參考自己食用的大米是否是五常大米。
令人欣慰的是在11月政府相關部門開展的“五常大米保衛(wèi)戰(zhàn)”截止目前共查扣涉嫌假冒大米215.8噸。
關注度:★★☆☆☆
8、草莓乙草胺致癌風波
央視財經記者隨機在北京新發(fā)地農產品批發(fā)市場、美廉美超市、昌平采摘園以及路邊的草莓攤,購買了8份草莓樣品,送到北京農學院進行檢測。經過工作人員初步檢測,8份樣品中全部都檢測出了百菌清這種農藥。進一步檢測后,實驗人員又檢測出了另一種農藥乙草胺,同樣是8份樣品中全部都有。
新聞報道之后,引發(fā)紅火的草莓銷售市場迅速走冷,各地對草莓的恐慌迅速傳導到主產區(qū),導致種植戶損失慘重。
乙草胺是除草劑,它主要在大田作物里面。玉米、豆子、土豆,也可以在油菜里面登記使用。目前國家沒有登記草莓的殘留標準,也就是說在草莓上不能使用。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食物污染物工作報告》中確認的丙烯酰胺攝入量界限值,是180微克/公斤體重。動物試驗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性。不過,目前人類中的研究尚未確認丙烯酰胺的攝入量、相關生化標志物水平與多種癌癥風險之間的關聯,因此,還不能說只要攝入丙烯酰胺,就一定會增加人類的致癌危險。但是,畢竟這種物質屬于“疑似致癌物”。
關注度:★★★☆☆
9、38元青島天價海補大蝦
10月5日,有網友爆料稱,自己在青島市樂陵路92號“善德活海鮮燒烤家常菜”吃飯時被宰,“點菜時就問清楚蝦是不是38元一份,店家說是,結賬時居然告訴我們是38元一只。”
事件一經曝光,立刻引起網友各種神段子的吐槽。此事件雖不屬食品安全事件,但是在餐飲業(yè)引起了廣泛關注,對餐飲業(yè)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關注度:★★★☆☆
在今年3月31日,WHO發(fā)表媒體通報稱,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和全球化進程,在一個源頭出現的食品污染很可能出現大面積的散播,并由此導致巨大的衛(wèi)生和經濟后果。據稱,每年因食品安全導致200萬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兒童,因此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管和科普勢在必行,食品安全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個人身體力行,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