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浙江省政府官網(wǎng)發(fā)布《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成立之江實驗室的通知》。同年9月6日,舉全省之力建設、體現(xiàn)浙江省在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中的責任和擔當?shù)闹瓕嶒炇以谥袊ê贾荩┤斯ぶ悄苄℃?zhèn)正式宣布成立。
實驗室定位為開放協(xié)同、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科研機構,按“一體、兩核、多點”的架構組建,即建立以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之江實驗室為一體,以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為兩核,以國內外高校院所、央企民企優(yōu)質創(chuàng)新資源為多點的組織架構
在近日于上海舉行的浦江創(chuàng)新論壇期間,之江實驗室首任主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世強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總體來說,我們成立的時間不長,但因為有浙大和阿里的基礎和支持,各方面進展還是非??臁?rdquo;
之江實驗室的主要組織架構為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理事會是之江實驗室的宏觀管理和領導機構,浙江省省長袁家軍擔任理事長,副省長高興夫、杭州市市長徐立毅、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張勇?lián)胃崩硎麻L。
實驗室還設有學術咨詢委員會,負責向理事會提供創(chuàng)新研究方向、重點發(fā)展領域、重大研究任務和目標等重大學術問題的咨詢意見和建議。目前,首任學術咨詢委員會主任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科院原院長路甬祥院士擔任。
實驗室主任則是在理事會領導和學術咨詢委員會指導下,統(tǒng)籌實驗室人、財、物等資源。“毫無疑問,任何一個機構的主要負責人會起到核心關鍵作用,這一點不用回避。但從某種程度上說,我更是一個執(zhí)行者。”朱世強在被問到其個人角色時表示。
高水平研究機構的基礎:大科學裝置
朱世強在介紹實驗室進展時,首先提到的是大科學裝置。“大家都知道,如果從零開始謀劃的話,一個大科學裝置可能要幾十年的時間,才會從構想到落地,但之江實驗室在大科學裝置建設上已有基礎。”
據(jù)了解,之江實驗室目前至少有三個大科學裝置已經(jīng)比較成型,其中一個已經(jīng)過了論證階段,另外一個也已經(jīng)在內部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建設方案也已比較明確,還有一個也基本清晰。“基本上可以今年啟動一個、籌劃一個、然后再培育一個,按照這樣的節(jié)奏推進,這對大科學裝置來說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大科學裝置對之江實驗室意味著什么?“這是高水平科研機構的一個基礎,不僅僅是實驗室自己的科研需要,而且我們要用大科學裝置來吸引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科學家來參與我們的科學研究工作。”朱世強表示。
已經(jīng)通過論證、也就是最成熟的一個是智能感知大裝置。“我們的方向是以人工智能作為一個主線,但不是為了人工智能而智能,我們要創(chuàng)造整條線,從信息感知開始,到數(shù)據(jù)處理、智能計算,再到大數(shù)據(jù)、云平臺和人工智能,所以我們的第一個大科學裝置是感知方面入手,就是量子精密測量大裝置。”
值得注意的是,之江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建設的背后是資金投入。在浙江省政府2018年12月出臺的《關于全面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將建立省市區(qū)三級聯(lián)動的財政保障機制,2018-2022年省財政安排100億元支持之江實驗室建設(含構建大科學裝置)。
在實驗室掛牌之初,朱世強也曾表示,之江實驗室是浙江目前投入規(guī)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實驗室。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其建立的意義和價值絕不亞于再造一所高水平大學。
至于具體的科研項目,朱世強介紹,之江實驗室圍繞著智能感知、智能計算、智能網(wǎng)絡和智能系統(tǒng)4個主要的方向,布局了近20個重大項目,且這20個重大項目也并不是從零開始,均有著一定基礎。
“之江實驗室篩選項目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高原造峰’,在這樣一個思想指導下,我們從包括浙江大學在內的全國各地篩選了一批研究基礎非常好的項目,也組建了相關的團隊來做,所以可以看到在一年半多點的時間內,有的項目已經(jīng)不僅僅是研究出結果,而是已經(jīng)把裝備研究出來,有的已經(jīng)投入實用,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也是非??斓?。”朱世強表示。
首個混合所有制科研機構:用機制保證互惠互利
之江實驗室建設的一個核心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為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其被稱為浙江省甚至全國獨一無二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機構。
朱世強將這種機制體制解釋為“新型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舉國機制”。“一方面它要著眼于舉國機制的特征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最好的團隊、最強的力量來共同做一件事情,另一方面它又是新型的市場機制條件,它還必須講究互惠互利,所以在機制體制設計上面,我認為我們走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這種互惠互利具體如何體現(xiàn)?“在戰(zhàn)略的層面上,大家都追求一個共同的價值,就是為人類的科研科學進步而貢獻。第二個就是從項目的角度來說,任何人參與項目,誰出力誰就獲利。此外,如果說未來產(chǎn)生成果了,一個是學術方面的論文專利,這些成果一定是共享的;第二個如果說這些成果未來產(chǎn)業(yè)化了,我們也有一種機制保證大家持續(xù)地獲利。”朱世強強調,在這樣的一種機制下,大家就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利益來做好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高層次科研人才的招募眼下仍是之江實驗室的一項重任。早在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后不久的2017年11月,之江實驗室在浙大玉泉校區(qū)永謙小劇場舉行了首場校招。當時,之江實驗室招募人才的“吸睛點”即包括:共享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的資源,與全球頂尖的科學家一起做研究,選擇適合自己的培養(yǎng)模式,同時享受市場化的薪資標準,以及住房和子女入學的優(yōu)惠政策等。
之江實驗室組建一年之際,曾對外表示已組建了含30位國內外著名院士在內的學術咨詢委員會;引進了十幾位以圖靈獎、國內外院士領銜的首席科學家和方向帶頭人;以平臺項目為紐帶,集聚了200余人的雙聘和流動科研力量;通過全球招募,組建了一批來自名校、名院、名企的100多人青年科研隊伍;基于兩核多點單位的支持共建以及社會招聘等,構建50余人的核心管理團隊。
朱世強對澎湃新聞介紹的最新情況則是,“我們優(yōu)中選優(yōu)、大概百里挑一,全職錄用的只有300多人,但是我們還有另外一部分跟浙大及其他國內高校進行雙聘的流動人員,目前為止加起來大概800個人。”朱世強提到,之江實驗室的人才規(guī)劃為,到2022年達到3000人,2025年達到5000-6000人,總的遠期目標萬人規(guī)模。